全站搜索

news Center

知识分享

共建智能冷链生态 为冷链未来赋能

冷库最低温度多少?选对温度才能锁住新鲜与成本

知识分享

冷库温度不是“越低越好”的谜题
很多人以为冷库温度调得越低,食材保存越久,成本也能省下来。可实际上,温度设定得不对,反而可能让电费飙升,食材品质还打折扣。就拿水果来说,草莓在0-2℃能存7-10天,要是降到-2℃,反而容易冻伤,卖相和口感全没了。温度这事儿,得根据存的东西“量身定制”,就像穿衣服得看天气,冷库温度也得看货。

不同货品有不同“舒适区”
水果、蔬菜、肉类、海鲜,各自对温度的要求天差地别。比如绿叶菜怕冻,0-5℃刚好;肉类在-18℃以下能长期保存,但冻得太狠,解冻后肉汁流失多,口感发柴。享宁制冷在冷库设计时,会先摸清客户的货品种类、存储周期,甚至考虑出货频率,比如生鲜电商每天要出多次货,冷库门开关频繁,温度波动大,这时候就得在保温材料和制冷系统上多下功夫,确保温度稳定。

最低温度不是“一成不变”的数字
有人觉得冷库最低温度就是某个固定值,其实它是个动态范围。比如冷库设计时,会考虑极端天气下的制冷能力,夏天室外35℃,冷库还能稳在-20℃,但平时可能只开到-18℃就够用了。享宁制冷的工程师会根据当地气候、冷库用途,算出最经济的温度区间,既保证货品安全,又不让设备空转浪费电。

温度设定藏着“省钱密码”
温度每降1℃,制冷成本可能涨不少。拿1000立方米的冷库来说,温度从-20℃调到-18℃,每年能省上千度电。享宁制冷做过不少案例,比如某水果批发商,原本冷库温度设定太低,食材容易冻坏,调整到合适区间后,损耗率降了15%,电费还少了8%。这钱省下来,够多买几台新设备了。

冷库温度还得看“周边环境”
冷库不是孤立存在的,周边温度、湿度、通风都会影响它。比如冷库建在南方潮湿地区,得加强防潮措施,不然墙面结露,温度传感器容易误判;要是建在北方干燥地区,保温材料得选更耐低温的。享宁制冷在项目前期会做详细勘测,连冷库门的开关频率、工作人员操作习惯都考虑进去,确保温度设定贴合实际使用场景。

温度监控不是“装个传感器”就完事
现在很多冷库装了智能温控系统,能远程调温度、看数据,但光有设备不够,还得会看数据、会调整。享宁制冷提供的不仅是设备,还有后期的温度管理培训,教客户怎么根据季节变化、货品调整,动态优化温度设定。比如夏天高温天,提前把制冷功率调高,避免冷库温度“扛不住”;冬天室外冷,可以适当降低制冷强度,省电又不影响效果。

选冷库温度,得看“长期账”
有些人图便宜,选了温度设定不合理的冷库,短期看省了钱,长期算下来,食材损耗大、电费高,反而亏得多。享宁制冷做过对比测算,合适温度的冷库,虽然初期投入可能多一点点,但运营三年下来,综合成本能比普通冷库低20%左右。这钱省在刀刃上,客户自然愿意选。

温度不是“一劳永逸”的事
冷库用久了,设备老化、保温材料性能下降,温度设定也得跟着调整。享宁制冷会定期回访客户,检查冷库运行状态,比如看看温度传感器有没有偏差,保温层有没有开裂,及时维修保养,确保温度始终在最佳区间。就像汽车要定期保养,冷库也得“体检”,才能一直跑得稳、省得久。

最后说句实在话
冷库最低温度多少,没有标准答案,得看存什么、怎么用、在哪用。享宁制冷做冷库这么多年,从来不说“我们温度最低”,而是说“我们温度最合适”。毕竟,适合的才是最好的,既能保住食材的新鲜,又能守住成本的底线,这才是冷库该有的样子。

上一篇: 下一篇:

相关推荐

公司喜讯

喜讯